金华新闻客户端9月7日消息 记者陈月丹 文/视频剪辑 图、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今天下午3点多,趁着当地信号最好的时候,记者又联系上了5日出差到四川甘孜州泸定县的金华人叶丽青。
用她的话说,因为全靠应急通信,所以到了晚上,那里的信号不是很差,而是“极差”。
联系上她的时候,她正在泸定县得妥镇幸福村村委门前的安置点,距离此次泸定6.8级地震震中磨西镇直线距离5公里。
叶丽青介绍,6日下午开始,当地救援力量已在转移他们被困在位于得妥镇泸石高速施工项目部的工人和项目部所在地被困村民。
但因为路面道路被冲毁,只能依靠冲锋舟、救生艇等走水路转移,往返时间比较长,再加上工程项目部位于半山腰,从山上沿着原始山路走到大渡河边的临时冲锋舟停靠点也需要半小时左右,因此转移速度比较缓慢,“到今天早上9点50分左右,300余名工人都已安全转移到得妥镇上的安置点,正分批用大巴将他们转移至泸定、雅安县城,再安排各自回家。”
她告诉记者,目前当地物资紧缺,只能保障基本需求,有行军床和被子已经是种幸福,“白天最高能有20多℃,下午4点后气温就迅速下降,到凌晨就只有10℃上下,穿着外套裹着被子手放在外面还是冰凉的。”
最重要的是,由于得妥镇距离震中近,这两天依然余震不断。
今天凌晨2点多,睡在安置点帐篷里的叶丽青“突然被一阵强烈的奇异的如电流般击穿身体的感觉惊醒”,才知道附近石棉县又发生4.5级地震,“大家下意识地全都从行军床上冲了起来,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地震。”
此后,又发生了2次余震,一夜无眠。等到天亮再看向大渡河对岸,仅一个晚上,山体已经坍塌得跟昨天傍晚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山体滑坡的声音就像疯狂的爆竹,现场听着有说不出的难受。”
“昨天一天没怎么吃东西,事多,没胃口,晚上排队领到了一盒盒饭,各种情绪涌上心头,五味杂陈,眼泪就掉了下来。”叶丽青说,从6日下午抵达得妥镇到今天,一天多时间里,总是时不时地想流泪。只因为这短短的时间里,感受到了太多的喜与悲。
9月5日下午12时52分,泸定地震发生,他们的项目工地便道垮塌。那时,工区隧道施工班组的工人走出宿舍,站在路边等着坐车去位于半山腰的施工现场。按以往正常作息,几分钟后,也就是1点钟,他们所有人都会在现场作业。
“万幸!如果地震再晚几分钟,后果不堪设想!”3名工人所坐的车被滚落的山石砸到报废,万幸他们打开车门死里逃生。
在场的所有人都庆幸自己“劫后余生”,但同时,也亲眼目睹了很多不幸:对岸道路上正在铺沥青的工人,随着垮塌的道路生死不明;项目部所在村里的房屋在地震发生瞬间倒塌、村民在猝不及防间被埋。
“发现有村民被埋,我们20几个工人第一时间冲了上去,徒手刨土石,救出了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但是,很遗憾。”叶丽青描述,那位亲手刨出老奶奶的小伙子才20多岁,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景,崩溃了,手脚都在颤抖,走出现场后向边上的同事说“抱抱我吧!”
还有一位参与现场救灾的人员,家就在隔壁的村子,以为父母已在地震中遇难,几天来一直心灰意冷,直到今天才获悉父母平安,“那一瞬间,看着他整个人的状态变化,真的切身理解了什么叫‘活过来了’”。
叶丽青介绍,因为被困半山腰项目部,300多工人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再加上亲眼目睹灾难现场,所以精神上负担了很大压力,“转移到安置点后,有员工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手不停地颤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电话那头,也哽咽了。
“不在现场,真的感受不到这种心灵冲击。”叶丽青稳稳情绪后感叹,只有亲身经历了灾难,才深刻感悟“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