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盛会背后,是无数人奋力奔跑,无数人默默付出,无数人凝心聚力。正如省运会开幕式中的一句台词——
一滴水融入一滴水,就是大海。
请记住他们、他们,和他们……
他们是最亮的星
他们是头发花白的活力骑手
他们用童声唱响《金色未来》
他们是开幕式上最亮的星
他们也是最可爱的金华人

44位成员,平均年龄近60岁。这就是省运会开幕式自行车活力骑行表演队阵容。
老金是传奇骑手,一个人从金华出发骑行,到过拉萨,到过北京,也到过海南。他还曾沿着中国国境线骑行。老金服务意识强,在省运会自行车骑行表演队伍中,他做“收尾”工作,检查车辆、维修车辆……总是出现在队伍最需要的地方。

冬奥会开幕式上,从太行山深处走出来的儿童合唱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省运会开幕式上,也有一支特殊的合唱团:金东区光南小学100名孩子唱响省运会会歌《金色未来》。
这支合唱团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新金华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与父母一起扎根金华,见证这座城市的发展。他们快乐歌唱,在省运会的舞台上诠释阳光与自信。
让爸爸妈妈和老师都骄傲

第四篇章《征程奋进》演出中,金华市宾虹小学56名学生伴着动感的音乐节奏上演了一场花式篮球秀。他们是开幕式所有演职人员中年纪最小的成员,年龄在八九岁。
演出前,孩子们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闭环管理。刚开始,晚上睡觉有孩子哭着想妈妈。为了安抚情绪,随队老师给孩子们唱歌,陪着他们入睡。“孩子们很给力,上了场就很投入。”金华市宾虹小学体育老师丁杰说。孩子们表示要让爸爸妈妈和老师都骄傲,他们做到了。

在休息室,金华市女子中学的220名仪式标兵照着镜子,细心整理着自己的妆容。作为场上最“靓”的风景之一,她们出现在各个仪式环节。李香草说:“我们挥舞彩带,不仅要展现最自信的笑容,也要彰显最美的仪态。化一点淡妆,贴两簇假睫毛,眼睛看起来会自然、富有神采。”休息室里,她们互相对视微笑。
他们是“舞隐忍者”
他们或站在舞台最角落的位置
或隐匿于舞台道具之下
观众看不清他们的脸
甚至无法寻找到他们的踪影
他们戏称自己是“舞隐忍者”

他们虽然没有专属表演节目,但好几个节目都少不了他们。他们是来自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男生。他们除了开场时迎刀旗,还要在另一个节目中迎会旗,部分同学还要承担省运会运动员、裁判员宣誓时的执旗工作。“我们就是一块砖,哪有需要往哪搬。”潘成笑着说,虽然他们不是舞台上的主角,却是站在主角身边的男人。

“我们是有价值的‘工具人’”。詹煌鑫和搭档们穿着黑色演出服,站在一个巨大的铁皮集装箱旁说,这就是他们演出时的“掩护搭档”。
每个道具箱要4个人一起推拉,从舞台侧边拉到指定位置。等将箱子推到指定位置后,他们便躲在后面,黑色演出服成了最完美的“伪装”。直到另一段熟悉的音乐响起,他们又化身“工具人”,将箱子推到舞台下面。

省运会开幕式上,吉祥物“华华”无疑是观众和工作人员的宠儿,想要跟它们合影的都得排长队。
来自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周繁和周俊豪是“华华”的扮演者。作为开幕式最后上场的“重量级”演员,他们自始至终沉浸在自己的角色里。候场期间,周俊豪鲜少摘下头套,与过往的人群打招呼、比心,不少演职人员会主动要求合影,周俊豪都会热情点点头。腼腆的大男孩已不畏惧镜头,摆出多种上镜的姿势。
他们也应该有姓名
他们站在更深的深处
更背后的背后
为了呈现一场完美开幕式
坚守岗位,默默付出
此刻,他们也应该有姓名

还记得开幕式上的那几只集装箱吗?它们和演员一样站在舞台的C位,不动声色地表演,成为大家对这场盛会的记忆之一。
为了能让道具助力开幕式,达到“惊艳”的效果,陈科米带队的道具组可谓殚精竭虑、精心策划。道具组一共要准备2000多件道具。这些道具大到3米×6米的集装箱、4.3米高的房子布景,小到演员手里的彩带……他们是彩排现场开工最早的一拨人,也是收工最迟的那几个。

晚上10点多,省运会开幕式联排结束后,灯光编程团队的于卓正在对灯光进行调整。
早在两个多月前,于卓和团体就开始开幕式的整体灯光效果编程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编程,团队共完成1000多个程序。之后,于卓与团队里的其他灯光师进驻体育场。为了确保开幕式万无一失,于卓与团队每晚都会在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待上一宿。2000多盏效果灯,1000多种呈现方式,构成了完美的视觉效果。

开幕式即将拉开帷幕时,金华市佐伊形象设计学校60名化妆专业毕业生终于放下了手上的眉笔、化妆刷等工具。此时,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6个多小时,完成开幕式所有演员的妆容。
全场唯一的男化妆师张家聪特别受欢迎。他主要负责演员的眼妆,手法细腻,尤其是对待一些小演员,眼中饱含温情。他笑着说,虽然连续6个多小时高强度化妆工作让手抽筋了好几次,但依然觉得自豪和荣幸。

下午2时许,音响组工作人员刚在设备箱上摆上盒饭。“这段时间排练忙,吃饭不准点是常事。”负责仪式部分的女音响师王淼婷说,作为现场的音响组工作人员,他们需要保障舞台的音响设施不出任何纰漏。
“我们控制着开幕式现场200多只音响设备,每一处声音的发出,都需要由我们掌控。”总控师李欣光说,他们在所有人都看不见的角落里,为开幕式不断输出有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