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28日消息 记者 朱静怡
河北衡水一名32岁男子过年期间暴饮暴食、大量饮酒致急性胰腺炎。春节假期走亲访友,聚餐难免大吃大喝,把酒言欢,大大增加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部分地方医院春节急性胰腺炎的接诊量达到平时的3倍。
记者从市区多家医院了解到,最近因急性胰腺炎这个“春节病”入院的患者的确不少。
“每年春节假期都是急性胰腺炎的高发期,今年也不例外。”金华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丁进告诉记者,仅从急诊接诊情况看,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急性胰腺炎患者明显要比平时多。
这个“春节病”与饮食直接相关。那么,具体是哪些食物“吃”出来的?
高油脂、高热量,以及大量饮酒。
丁进说,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胰腺组织水肿、充血、坏死等炎性损伤,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时,会促使胰腺分泌出大量的、超出自身承载能力的消化酶,会引起胰腺功能受损,排出通路功能失调,甚至发生堵塞。胰液排泄不畅使得胰管内压升高,胰腺消化酶不能正常排入十二指肠,就会在腺泡内提前激活,严重腐蚀腺泡以及邻近的组织,由此产生胰腺炎。
胰腺炎发作的症状,一般是餐后出现突发持续不缓解的上腹部或左上腹部剧烈疼痛,并向左腰背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急性胰腺炎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率高达20%~30%。
目前,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水平较高,市民一旦发病,不要耽误,必须及时就医。哪怕是轻症,如果不及时正确处理,也会有演变成重症的可能。
“大年初二,我老爸还没离开饭桌就肚子剧痛,送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急性胰腺炎,现在还在医院住着。”市民陈女士说起父亲的病就感到懊悔,“光顾着让他少吃点大鱼大肉,忘了劝他少喝点酒。”
原来,陈女士的父亲从年前就开始跟老友聚会,到正月初二时已经连喝好几天了。
过年聚会难免饮酒,与油腻食物相比,酒精对胰腺的危害同样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酒精能直接损伤胰腺,还会刺激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分泌过度可以导致胰液消化胰腺本身,从而引发胰腺炎。”丁进解释。
与此同时,大量饮酒后出现的呕吐可导致胰液流出受阻,十二指肠液反流激活胰蛋白酶等也都容易导致急性胰腺炎。
虽然很多人觉得以往多次饮酒都没事,但是随着喝酒次数增多,发生胰腺炎的风险就会相应增高。
“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以及肥胖人群、长期饮酒人群,以上人群要格外警惕急性胰腺炎。”丁进说。
据悉,很多急性胰腺炎患者本身患有胆结石基础疾病,胆管和胰管关系“密切”,共同汇合在一起,开口在十二指肠部位,胆汁和胰液分别通过胆管和胰管来排出到达十二指肠。
如果胆结石堵塞胆管,导致胆汁排泌异常,进入胰管之中就有可能会激活胰蛋白酶,从而引发急性胰腺炎。
“因此,预防急性胰腺炎,一定要注意不要饥一顿饱一顿,以防胆汁排泌异常。”丁进嘱咐,此外,饮食方面要尽量清淡,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腻食物,避免连续过量饮酒。